李永舫,高分子化學、物理學家,1948年8月10日出生于重慶市,籍貫河南睢縣。1982年在華東理工大學(原華東化工學院)化工系獲碩士學位,1986年在復旦大學化學系獲博士學位。2013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研究員。
長期從事光電功能高分子領域的研究工作,在聚合物太陽能電池共軛聚合物給體、富勒烯和非富勒烯n-型有機半導體受體光伏材料以及電極界面修飾層材料、導電聚合物電化學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提出了通過共軛支鏈來拓展聚合物共軛程度,從而拓寬其吸收光譜的分子設計思想;提出通過使用富電子的茚雙加成來提高C60的LUMO能級的思想,設計合成了茚雙加成富勒烯衍生物(ICBA)新型受體光伏材料,使基于P3HT的光伏器件的開路電壓和能量轉換效率顯著提高; 通過側鏈工程設計和合成了一系列與窄帶隙n-OS受體吸收互補的高效中間帶隙聚合物給體光伏材料; 開發了低成本和高效的聚合物給體光伏材料PTQ10, 有望應用到聚合物太陽能電池將來的實用化產品中。此外,在吡咯電化學聚合反應機理和聚合反應動力學、導電聚吡咯的兩種氧化摻雜結構和電化學氧化還原反應機理、無機半導體納米晶的溶液法制備、量子點發光二極管及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等方面也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